position

咨询业务

企业成本节减精益班组活动

  【通用名称】 

  小组成本改善活动

  【项目描述】

  指通过小组形式对工序的浪费问题点查找并进行改善,全员参与降低成本,提高员工成本节减意识。

  

 

  【项目特点】

  全员参与活动

  推进的时间短

  效果易体现

  【推行效果】

  1、成本节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盈利。

  2、成本节减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可以用较少的人力和物力生产出较多的产品,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更节约了资源,同时也防止由于材料的短缺而影响生产情况的发生。

  3、提高班组长管理能力,培养现场实践型监督者。

  【适用企业】

  任何实体企业都适用。

  【合作流程】

  如您确有合作意愿,我们将整个合作过程划分为7个步骤,分别为:

  

 

  【实施周期】2-3个月

  【推荐顾问】 深圳精一达企管资深团队顾问:咨询电话 0755-2899 9275

  【成功案例】

  案例1

  浙江省温州市**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本节减控制

  2004年初,1.2万~1.3万元/吨的矽钢片;10月份,涨到了2万元/吨;11月份,涨到了2.7万~2.8万元/吨;2005年初,涨到了4.2万~4.3万元/吨。仅一年时间涨幅超过200%。

  与此同时,浙江大范围电荒,很多地方已开始执行生产企业的“开三停四”的供电计划。霎时间将很多低压电器生产厂至于水与火的煎熬当中,很多企业产品尚未销售亏损便已成定局,更多的则是采取提高售价,向市场转移成本,以求暂避劫难。

  **集团却逆市飚扬,质量不仅没有因为压力而缩水,而且价格保持着足够的竞争力,“这是一次利用价格杠杆实现产业集中的机遇,我们必须做到利润和份额的同步增长。挺过去,**集团就可以迈进行业第一!”

  “混合型”生产

  **集团所在的温州柳市虽然是个群山环绕的小市镇,但是由于浙江省整体闹电荒,加之上万家的电器厂如同发豆芽一样地挤在这个小镇中,电力供应的矛盾非常严峻,而这时人机交互式生产在保障订单的交付方面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同时,低压电器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影响。“毕竟设备又不会像员工那样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虽然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但是设备购置费是一笔最大的投入,终端车间的4条自动生产线,一条要500多万元人民币,设备的逐年折旧肯定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越是复杂的设备,维修成本也越高。目前终端车间的自动线每年的维修费也要几十万元。一条自动线一般能够替代五六十个工人,按目前**集团的工资水平计算,这些工人一年的工资才只有10多万元。”用人工还是机器,**集团的角度就是看成本。

  “人要比机械更灵活。比如在组装时,一个零件如果稍微有一点变形,人会自动调整一下方向把它安装上,但自动线就不行,会马上就淘汰掉,这样无形增加了采购质量和成本,同时生产的材料消耗也随之上升。”**集团生产采购中心总经理邓华祥说,

  这也是**集团上下的共识。在整个**集团工业园,只有12条全自动生产线,手工仍占70%以上,目前终端公司的装配仍是由手工完成。

  在**集团终端电器公司的第一间生产车间,通道右边是真正的手工生产线,一排排望不到头的工作台,没有我们惯常所见的传送带。年轻的女工将工件拼装好后,就会用一根普通的橡皮筋轻轻捆起,放到一边,隔一段时间由搬运工送到下一个工序。几千个工作台上同时传来的“卡卡”的工件碰撞声,显得热烈而忙碌。

  另一边是四条纯粹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件由机器手传到下一个工序,长长的生产线上只有两个工人走来走去,来回巡视。除了拼装和包装工序外,中间的几个工序已经都由机器来完成。

  正是采用了这种混合式生产单元,不仅仅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效率,而且生产线更具有了弹性,在处理多品种多规格订单时有时更加明显。这里也因此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型断路器生产中心,目前日产量可以达到24万台。

  拆分流水线

  “不要迷信自动化。”在对人力的应用上,**集团仔细研究生产线分解与劳动力要素配置的关系,根据每一道工序对生产速度的要求,对上游的工序进行重新整合。

  “定型的、量大的产品就用自动线。” 邓华祥说,“订单小的用自动线做效率反而低,特别是一些有客户附加要求比较特殊的产品,我们需要在生产线中间加工序,如果是自动线就无法加工序。”

  **集团对处理不同型号订单的生产方式别出心裁,由于订单的多样性,必然使固定的自动流水线生产变得困难,并且不经济,而采用人机混合的方式就可以合理调度这种变动。

  另外,对于一些经常自动流水线生产效率并不高的工序,也从整条生产线上抽离出来,采用密集劳力的方式单独进行加工,这样改进后发现效率提高很多。**集团对生产成本的敏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精确计算生产线上的某些环节是否适用引进自动线,这似乎不能被简单指责为拒绝技术升级的保守。

  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举措不仅体现在对生产线的生产要素分解、组合与替代的理解上,也体现在它们对生产损耗的控制上。

  “机器对标准的要求较高,而人就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集团将原材料进行分级处理,充分利用人力和机器的不同特点实现原料的最大利用。

  在对纯粹人工操作的生产线上,一道工序和另一道工序之间的搬运时间都被精确测量,直至整体效率达到最佳。对于工序的设计,也是秉持最佳效率原则,经过试验,一个人负责的工序越少,速度才能更快,就将工序进一步细分,更密集地使用人力,从而使**集团的流水线保证了对大量订单的处理能力。

  人机合成模式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工人良好的素质,一切都白搭。特别是在中国大多数还是受教育水平很低、流动频繁的普通民工。

  为了保证新招聘员工快速上手,降低培训成本,对于包括技术文件等很小的细节,**集团也正在进行适当的修改。“让图形发挥更大的价值”,采用形象教育手段,工人在干中学,整体素质提高很快。在文件处理上,也尽可能采用让较低文化程度的员工看得懂的表达方式。

  此外,人的效率不同于流水线,需要不断摸索、改进和提高。而**集团通过劳动竞赛和奖罚制度、目标定人定岗承包等方式,不断调动非流水线部分的工人效率。同时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网,随时了解一线生产情况,包括每个员工的出勤,员工的到位情况,员工的生产情况,缺勤的原因等。




    培训需求提交

    精一达企管,用心服务!

    24小时客服热线:133-6052-8959 与客服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