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离不开的“轨道式管理”
导读:所谓轨道式管理,就是管理通过制度来实施,而实施制度有标准、有可控的流程,对管理设置了轨道,偏离了轨道,就不能运行。
所谓轨道式管理,就是管理通过制度来实施,而实施制度有标准、有可控的流程,对管理设置了轨道,偏离了轨道,就不能运行。
一、完善制度体系
创业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层面,搭建起具有延续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兼容性的轨道式管理网络。
一是延续性。将原有管理制度中的组织机构、工作计划的内容加以剥离,剩下的经营管理方面制度统一归口,由公司精益管理办公室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制度因年限、人员变动而频繁变动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延续性。
二是系统性。对部门职责界限不清造成的管理盲区及多头管理进行界定和完善,按照制度管理、编制、执行的三个层次,将“监管”、“立法”与“执法”分离。
三是兼容性。公司制度已融入安全、质量、环保等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要求,特别是风险防控。针对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进行了风险识别,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合同管理等重点风险防控领域的60个业务流程分别确定了风险点,制定、完善关键控制措施,明确控制目标、控制频率等,并纳入管理制度中,与业务流程、表单、岗位职责等进行了固化。
二、规范标准及流程
1.引入工作标准
结合公司现有制度体系,一是在《制度管理办法》中引入量化的工作标准,制订出对应的工作标准及考核评价标准,清晰地描述出什么时间、完成到什么程度。这就相当于在企业管理中设置了“轨道”,如偏离了“轨道”,就不能运行,必须及时修复完善。二是设置异常问题的界定标准,如“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超过1%、超权限审批假期”等,界定为异常,纳入异常管理范围。
2.梳理业务流程
以规范业务程序、理清职责边界,实现业务流程管理的可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按科目、分阶段、分批次、分项目地对各业务部门采取访谈、审阅文档或问卷调查、穿行测试等方式进行流程梳理、还原和风险点识别等工作。同时,在理清业务流程的过程中,打破职能部门业务界线,组建流程链条。
3.规划设计接口
各业务系统间存在流程交叉、信息共享等,系统之间需通过流程接口建立起紧密联系,所以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特别着重关注部门间、岗位间的流程接口关系,将所有制度的流程接口以表单或文档的形式表现出来,设计执行信息反馈功能,一方面明确了“接口”部位的职责与分工,使其界定清晰,衔接良好,消除“真空”地带;另一方面接口间输入输出清晰,信息完整,相互支撑,流程环节沟通顺畅、连贯,实现了“整合集中”、“资源共享”的管理条件,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有效地推动了制度执行。
4.流程表单信息化
在制度信息化转换过程时,将相应的流程、表单固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一旦执行出现异常,计算机系统会随时进行提示和跟催。最终使公司的各项制度及流程在设计和执行上深度集成,达到公司经营中的差异可以及时发现、纠偏和优化的目标,实现制度信息化管理。流程表单信息化消除了人为因素影响,管理公开公正,不管内外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公司仍然能够在既定的轨道上稳健运行。
三、提高制度执行力
为确保按轨道运行,不发生出轨、撞车事件,公司首先建立三级制度稽核机制,即由精益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和全面稽核,各业务部门、执行单位进行业务系统稽核、自查的制度稽核机制;然后推行现场稽核、异常管理、跟催落实、制度再优化等制度稽核方法,对经营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有效控制。
1.推行现场稽核
现场稽核主要采用自主检查和外部稽核两种方式。自主检查就是由制度编制部门或执行部门按照制度标准,按月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制度及流程的执行、落实等情况进行自主检查,确保制度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外部稽核就是由制度稽核部门对制度编制部门和执行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自主检查情况进行检查,提出问题及改进措施,并出具《制度评价报告》。外部稽核是发现问题、跟踪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一个纠偏和优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现场稽核,公司发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公司原有的物供机制是将编制计划、招标采购、存储发放等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不相容业务未形成相互制衡。因此,公司将编制计划、招标采购、存储发放等职能由项目招标办公室、生产准备部、仓储配送中心三个职能部门承担,分离了不相容业务,原有的制度得到纠偏和优化,形成了相互制约和有效衔接的物供机制。
2.推行出轨异常管理
在关注制度中的工作标准以及流程中风险点、控制点是否按规定执行的同时,还要在生产、运营、财务、人事等各项管理事务中寻找发现异常、化解消除异常。针对不符合工作标准的事项,如出现“焊丝领用连续三个月超过计划、逾期应收账款超过1%”等异常现象,公司通过正常反馈、跟催、稽核、改善这四个表单化环节解决问题。同一项目一年内发生三次异常,就要处分经办人员和上一级主管,并对异常发生责任人员进行辅导。凡是列入异常范围的,都要提出改善措施,异常问题立案后要进行计算机管制,直到异常案件改善完成后才能结案。通过异常管理,有效解决了同样问题屡次发生的现象。
3.建立跟催机制
公司在物资上线结算、合同管理、合理化建议等方面,尝试计算机系统跟催。如在物资上线结算管理方面,公司将物资采购、保管、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制度流程都通过电脑固化下来,设计执行信息反馈功能,一旦执行出现异常情况,比如某项零件计划采购100件,合同签订100件,实际到货110件,在保管环节只能入库100件,剩余10件系统提示相关部门进行按期退货处理,到期如未处理,计算机系统会对经办人及其上级主管进行提示,主管人员进行跟催落实。
4.建立制度再优化机制
针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落实,确实属于不切合实际或缺乏人性化的制度或制度中部分条款、流程、标准及表单,及时修订相关制度,更改已固化到计算机程序当中的流程、表单等。在制度修订过程中,同样使用跟催、管制等方法,对于未及时修订的,进入计算机系统,相关部门进行修订,直到制度被改进为止。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